税收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江苏税务
e0wdnz8bf2qf
全文有效
2025-03-04
2025-03-04
1dxpiz490qn5e
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缴费指引(试行)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 
 

本指引适用于缴费人和代征人在网上办税系统或办税服务厅办理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缴费业务,各级税务机关应根据本指引,不断优化缴费服务,提升缴费便利化水平。

1. 费种认定

1.1 业务概述

对应缴纳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含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三峡水库库区基金、跨省际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含省级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三峡电站水资源费、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核事故应急准备专项收入等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的缴费人和代征人,在首次缴纳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相关业务时,按规定办理费种认定。

1.2业务流程

1.3 业务规范

在办理费种认定时,认定内容应包括征收项目、品目、子目、有效期起止、申报期限、缴费期限、费率、预算科目、预算分配比例等信息,并及时根据费源变化情况变更、调整或终止。

1.4 办理时限

即时办结。

1.5 报送资料

无。

1.6 业务依据

《财政部关于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18〕147号)

《财政部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9号)

《财政部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5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21号)

2.申报缴费

2.1 业务概述

缴费人和代征人依照规定履行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申报缴纳义务,在规定期限内通过网上办税系统或办税服务厅填报《非税收入通用申报表》申报,对填列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税务机关按照“便民、高效”原则为缴费人和代征人提供优质缴费服务。

2.2 业务流程

2.3 业务规范

(1)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日常申报为按期申报,申报期限以现行规定为准。

(2)《非税收入通用申报表》填报规则

①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等代征类项目计征规则如下: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在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范围内,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扣除农业生产用电(含农业排灌用电)后的销售电量征收。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在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全国范围内筹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扣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排灌用电后的全部销售电量和规定征收标准计征。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对在本省(区、市)区域内扣除农业生产用电后的全部销售电量加价征收。下列电量免征:(一)农业生产用电量;(二)省级电网企业网间销售电量(由买入方在最终销售环节向用户收取);(三)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免除交纳后期扶持基金的其他电量。

农网还贷资金按社会用电量每度电2分钱标准,并入电价收取。减免范围包括:(一)农业排灌、抗灾救灾及氮肥、磷肥、钾肥和原化工部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复合肥生产用电免征农网还贷资金;(二)自备电厂自用电量免征农网还贷资金;(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生产用电、核工业铀扩散厂和堆化工厂生产用电农网还贷资金暂按每千瓦时用电量三厘钱标准征收。

②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跨省际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三峡水库库区基金)、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含省级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等库区类项目,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核事故应急准备专项收入等核电类项目,应当准确计量和核算计费依据,按照所在省份征收标准自行计算当期应缴基金数额,扣除按规定享受的减免费额后的余额为当期实际应缴费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缴基金数额=计费依据×征收标准

实际应缴费额=应缴基金数-减免费额-本期已缴费额

2.4 办理时限

即时办结。

2.5 报送资料

《非税收入通用申报表》

2.6业务依据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1〕115号)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9〕90号)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6〕29号)

《农网还贷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01〕820)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26号)

《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0〕58号)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准备专项收入管理规定》(财防〔2007〕181号)

3.督促提醒

3.1 业务概述

缴费人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缴费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及时督促提醒缴费人申报缴费。具体方式由各省税务局自行确定。

3.2 业务流程

3.3 业务规范

(1)缴费人和代征人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缴费的,主管税务机关开展督促提醒。

(2)对缴费人经督促提醒仍不缴、少缴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的,税务机关将有关信息及时推送至同级发改、能源等业务主管部门,便于其履行相关管理职责。

(3)缴费人后续补缴费款的,税务机关及时将缴费信息通知发改、能源等业务主管部门。

3.4 业务依据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1〕115号)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9〕90号)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6〕29号)

《农网还贷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01〕820)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26号)

《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0〕58号)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准备专项收入管理规定》(财防〔2007〕181号)

4.退费管理

4.1业务概述

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资金入库后,因税务部门误收、缴费人误缴以及汇算清缴需要退库的,由财政部门授权税务部门办理退库事宜。因享受减免优惠等政策性原因需要退库的,按照财政部门有关退库管理规定办理。

4.2 业务流程

4.3 业务规范

(1)因税务部门误收、缴费人误缴以及汇算清缴需要退库的,缴费人和代征人通过网上办税系统或到办税服务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退库申请。

(2)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缴费人和代征人提交的《退(抵)税申请表》,审核无误后,为缴费人和代征人办理退费。

(3)缴费人和代征人因政策性原因申请退库的,主管税务机关提示缴费人和代征人向财政部门申请办理。

4.4 业务依据

《财政部关于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18〕147号)

《财政部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9号)

《财政部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5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21号)

《财政部关于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18〕147号)

《财政部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9号)

《财政部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5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21号)

5.汇算清缴

5.1业务概述

缴费人和代征人于每年3月底前,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上年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跨省际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等四个项目的汇算清缴。

5.2 业务流程

5.3 业务规范

缴费人和代征人单独核算汇算清缴业务,做好数据的归集、核算,根据全年实际销售电量、自发自用电量或发电量,以及政策规定的扣除电量等,通过核心征管系统如实填报相关资料办理汇算清缴。

5.4 业务依据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1〕115号)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9〕90号)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6〕29号)

《关于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1〕19号)

6.票据开具

6.1业务概述

缴费人和代征人申报缴费后,通过网上办税系统或办税服务厅开具票据。

6.2 业务流程

6.3 业务规范

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可按相关规定确定使用票据种类,其他电力能源类非税收入均使用财政部统一监(印)制的《中央非税收入统一票据》。

6.4 业务依据

《财政部关于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18〕147号)

《财政部关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9号)

《财政部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58号)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