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财政法规
165ra4ls2rs7c
全文有效
2025-01-11
2025-01-11
关于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通知
财资〔2024〕175号  发布时间:2024-12-18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益,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打通中央和地方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通道,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调剂共享。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平台机制 

  平台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调剂共享功能,实现全国资产调剂共享信息的汇聚和发布。平台设置调剂广场、共享广场、需求广场功能,分别查询可调剂资产信息、可共享资产信息、单位提出的资产调剂共享需求,有效撮合供需双方信息。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负责可调剂共享资产盘点和供需信息推送;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汇聚本地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财政部负责汇聚中央和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确定需要调剂共享的资产,经供需双方沟通一致,按照资产使用或处置办法规定办理。 

  二、工作任务 

  (一)做好平台对接工作。地方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V2.0》以及本文所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对标改造,加强审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本地区资产调剂共享信息向平台汇聚。 

  (二)推送调剂共享供给信息。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及时开展闲置低效资产盘点工作,在资产信息卡上准确标注闲置、待报废、共享共用等信息,全面掌握底数,同步向平台推送。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每月在平台中至少更新一次信息,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在平台中实时更新资产调剂共享信息。对于长期没有调剂共享的资产,应当及时清理。财政部根据中央和地方的更新信息,及时审核更新全国资产调剂共享信息。 

  (三)发布调剂共享需求信息。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履职需要、资产存量、使用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调剂共享需求,及时向平台需求广场推送信息。推送信息时应当针对不同类型资产,特别是针对房屋、土地、车辆、大型仪器、办公设备和家具等资产,提出具体技术指标要求。对于已经配置的资产,应当及时清理需求信息。 

  (四)加强平台推广应用。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切实加强本部门、本单位资产日常管理,全面掌握本单位资产的使用状况,对可以调剂共享的资产应当全部纳入平台,做到应进尽进。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在资产配置时,应当优先考虑平台提供的可调剂或共享的资产。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地方财政部门应当积极研究探索,进一步扩大纳入平台的单位范围和资产类型。 

  (五)推动资产管理流程再造。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将平台应用的相关要求嵌入到内部管理流程中。对于处于闲置低效使用状态的资产,应当及时推送可供调剂共享的资产信息;现有资产难以满足履职需要的,应当优先通过平台采用调剂共享方式满足履职需要,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对于已不能满足本单位履职需要,但可由其他单位继续使用的待处置资产,应当及时发布到平台进行调剂,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做到物尽其用。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平台充分利用了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管理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行效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充分等优势,是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地方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运用平台加强资产调剂共享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树立勤俭节约、讲求绩效的理念,积极主动作为,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扎实推进。 

  (二)统筹协调。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地方财政部门要明确任务分工,制定有针对性的落实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加快办理资产使用、处置事项。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于2025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已有调剂共享资产信息推送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于2025年7月31日之前首次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三)结果运用。从2025年起,资产调剂共享工作将作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重要内容予以反映。财政部将运用平台情况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进一步推动做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 

  (四)总结推广。鼓励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研究探索,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资产调剂共享工作。财政部将汇总分析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情况,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对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案例予以公布推广。 

  附件:1.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实施方案 

     2.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财  政  部

  2024年12月18日

附件下载: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答记者问

 2025年1月8日  来源:资产管理司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益,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近日,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通知》(财资〔2024〕175号,以下简称《通知》),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进一步扩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下简称一体化系统)功能,丰富一体化系统应用场景,为推进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资产调剂共享提供坚实基础。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建立平台的背景? 

  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资产闲置低效与短缺并存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职的保障水平。 

  资产调剂共享是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做到物尽其用的有效手段,对于节约财政资金、有效保障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印发《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财资〔2022〕124号)、《关于强化制度执行 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的通知》(财资〔2024〕155号)等文件,组织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工作,通过优化在用资产管理、加强调剂共享、探索集中运营等盘活方式,努力将“沉睡”的资产变成增收的“活水”,有效提高了资产使用和处置效益。

  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模块的平稳运行为建立和应用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应用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模块办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模块中的调剂共享、动态监管等功能,可以全面展示可调剂共享资产信息,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已经利用这一功能在本系统、本地区范围内成功办理了调剂共享业务,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建立和应用平台提供了工作基础。基于此,财政部充分利用一体化系统调剂共享功能,建立了全国范围跨部门、跨级次、跨地区资产调剂共享平台。

  问:平台如何实现资产调剂共享? 

  答:平台充分运用中央和地方一体化系统中的资产调剂共享功能,利用一体化系统资源和全国纵横衔接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全国资产调剂共享信息的汇聚和发布。平台设置调剂广场、共享广场、需求广场功能,分别查询可调剂资产信息、可共享资产信息、单位提出的资产调剂共享需求,有效撮合供需双方信息。确定需要调剂共享的资产,经供需双方沟通一致,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资产使用或处置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问:平台与已有的资产调剂共享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平台具有四方面优势:一是平台的覆盖面更广。一体化系统覆盖全国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产调剂共享,这就打破了部门、级次和区域的限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效益。二是平台的资产种类更加丰富。平台调剂的资产不限于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而是实现了对科研仪器等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调剂共享。平台不仅能够进行资产调剂,还提供了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服务,有助于更好发挥资产效能、支持科技创新。三是平台能够实现智能撮合。平台不仅可以查询可调剂共享的资产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发布资产调剂共享的需求信息,平台能够智能撮合资产供需信息,有助于提高调剂共享效率。四是平台建设运行成本低。平台依托全国已经建成并应用的一体化系统,不需要增加建设和运维费用,由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实现以最低成本提高资产使用和处置效益。

  问:《通知》针对建设和应用平台明确了哪些内容? 

  答:《通知》明确了平台机制、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三方面十条内容。一是建立平台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分工。《通知》明确,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负责可调剂共享资产盘点和供需信息推送,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汇聚本地区资产调剂共享信息,财政部负责汇聚全国的资产调剂共享信息,共同提高资产调剂共享的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推广应用,有效衔接供需信息。《通知》要求,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对可以调剂共享的资产应全部纳入平台,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履职需要、资产存量、使用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调剂共享需求,及时向平台需求广场推送信息。三是注重提效降本,推动管理流程再造。《通知》强调,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将平台应用的相关要求嵌入到内部管理流程中。对于处于闲置低效使用状态的资产,应当及时推送可供调剂共享的资产信息;现有资产难以满足履职需要的,应当优先通过平台采用调剂共享方式满足履职需要,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对于已不能满足本单位履职需要,但可由其他单位继续使用的待处置资产,应当及时发布到平台进行调剂,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做到物尽其用。 

  问:如何确保平台的建立和运用工作富有成效? 

  答:财政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地方财政部门的指导,切实组织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实现平台高效运行、资产调剂共享工作成效更加明显。一是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培训,做好《通知》解读,拍摄平台操作视频,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要求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高度重视,确保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统筹协调。压实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地方财政部门管理责任,制定有针对性的落实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按时完成资产调剂共享信息推送和更新工作。三是结果运用。将资产调剂共享工作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内容,运用平台情况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进一步推动做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四是总结推广。汇总分析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情况,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对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案例予以公布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做好资产调剂共享工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