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11qsklms5nwaj
全文有效
2024-08-14
2024-08-14
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物科函〔2024〕1067号  发布时间:2024-08-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各直属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人才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文物考古人才队伍选拔培养机制,发挥战略人才力量的引领带动作用,根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该计划实施周期5年,将分批次遴选跨学科、跨专业创新团队,以项目方式予以支持。现将2024年度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新团队遴选条件要求

(一)根据业务领域与研究方向组成团队。鼓励申报团队参照《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研究方向凝练研究项目,也可根据团队专业基础和研究领域自主选题。入选项目支持周期不超过五年,申报经费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20万元。

(二)原则上每个团队应由项目第一负责人、项目第二负责人和不少于5名团队骨干成员组成。鼓励团队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组建,其中项目第一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团队牵头单位。

(三)团队的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应体现学科交叉属性,由多学科组成。吸纳不少于3名在校硕博士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

二、成员遴选条件要求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文物考古事业,坚持学术传承与创新,恪守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

(二)应为在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单位从事考古与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项目第一负责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有突出的科研成果、理论技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文物考古研究与出土(出水)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力;近10年内主持国家级重点文物考古科研项目(课题)不少于2项,或近10年内主持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不少于3项。

(四)项目第二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在文物考古研究与出土(出水)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近5年内主持省部级(含)以上文物考古科研项目(课题)不少于2项,或近5年内主持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不少于2项。

(五)团队骨干成员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在文物考古研究与出土(出水)文物保护等方面有一定学术影响力;近5年内主持省部级(含)以上文物考古科研项目(课题)不少于1项,或近5年内参与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不少于1项。

(六)团队成员只允许申报参加1个创新团队,避免交叉申报。

三、项目申报程序

(一)项目第一负责人负责团队组建、选题设置与任务分工。团队成员所在单位应对本单位人员政治表现和廉政情况进行审核及内部公示(7个工作日)。组建团队应按要求规范填写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团队成员基本情况、项目内容、实施计划、申请资助额度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确保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创新团队牵头单位负责汇总提交创新团队申报材料,包括团队成员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含政治表现、廉政和公示情况)、项目申报书(附件2)、附件材料(提纲见附件3)。

(二)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申报团队的资质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研究推荐团队,汇总报送国家文物局。相关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机构、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高校可直接报送国家文物局。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上述各单位每年推荐名额不超过2个。

(三)请于2024年9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报送材料包括:推荐报告(含创新团队产生程序、征求意见情况、专家评议情况、创新团队简要情况、推荐单位意见)、创新团队申报统计表(附件4)、创新团队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申报材料应提供纸质版及电子版各一份,纸质版材料须加盖推荐单位或牵头单位公章,每个创新团队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单独装订。

四、工作要求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创新团队推荐过程中,加强对有关单位和创新团队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推荐创新团队质量。

(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公正、公开、择优原则,严格推荐标准,规范推荐程序,对推荐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严格把关。对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申报单位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及相关附件材料,不得空项、漏项。凡存在学术作假、抄袭剽窃、违反科研诚信等不端行为的,应当予以清退,5年内取消参评资格;已获得立项支持的,撤销项目并追回已拨付经费。

联系人及电话:党志刚、付瑜,010-56792124、56792053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100009

电子邮箱:wwjjyc@126.com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

1.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申报指南.wps

2.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申报书.wps

3.附件材料提纲.wps

4.创新团队申报统计表.xlsx

 

国家文物局
2024年8月2日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