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税收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营业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政府性基金、费
江苏税务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税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国家审计法规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政法规
海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外汇管理法规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人民银行法规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上期所
商品交易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商务发改工信法规
市场监督管理法规
人社医保自规住建法规
国务院经济法规
税收专题法规
增值税专题法规
消费税专题法规
营业税专题法规
资源税专题法规
车辆购置税专题法规
企业所得税专题法规
个人所得税专题法规
土地增值税专题法规
印花税专题法规
房产税专题法规
车船税专题法规
契税专题法规
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题法规
耕地占用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专题法规
进出口税收专题法规
外资企业税收专题
税收协定专题法规
综合税收法规专题
公司破产重整专题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专题法规
外汇管理专题法规
其他专题法规
司法及单行法律专题法规
法院
检察院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典
公司法
破产法
其他法律法规
其他法律
其他法规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国家审计法规
1lcn3584ow4we
全文有效
2024-08-07
2024-08-07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05-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2008年4季度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审计署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审办发〔2008〕133号)要求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以保障和促进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目标,积极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在扩内需、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虽然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形势依然严峻。为切实履行审计职责,进一步贯彻中央的经济政策和工作部署,确保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落到实处,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强审计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很有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对此,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的严重性、复杂性和严峻性;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要深刻认识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应当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着眼于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揭示、深入剖析、积极建言,总的目标是保障和促进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在实施中不出大问题。为此,要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二、进一步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一)关注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中央经济政策与工作部署,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总结其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上报并予以推广。
        (二)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各地要结合实际,抓住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中的重点问题和突出事项,尤其要高度关注、及时揭露和查处以下问题:
        1.公益性项目特别是重大民生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
        2.新上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资金投向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3.新增投资项目缺乏资金保障,拉动效应不明显、不可持续,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问题。
        4.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有可能形成“胡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等损失浪费问题。
        5.违规建设“两高一过剩”(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等问题。
        6.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问题。
        7.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严格、挤占挪用、转移资金等问题。
        8.违反环境保护政策和土地保护政策问题。
        9.新增投资项目存在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10.项目建设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包括贪污挪用、截留侵占、虚报冒领、失职渎职、铺张浪费等。
        (三)积极促进整改。对审计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在及时报告审计署的同时,提请并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整改,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
        (四)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通过规范管理、理顺机制、完善制度,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同时,积极与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配合,做好面上的检查工作。
        三、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的原则
        为完成好上述任务,要把握好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中央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重民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以及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整改,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二是坚持揭示和反映违规建设“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以及建设中造成的资源破坏损毁、环境污染、乱占耕地等问题,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造成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四是坚持揭示和反映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法治建设;五是坚持揭示和反映体制、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机制的健全完善。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中央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审计机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能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取决于我们的重视程度和审计质量。为此,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整合力量,精心安排,抓出成效。
        (二)提高时效性,及时发挥审计作用。各级审计机关要及时收集、梳理审计中发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公告,及时提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区及时整改。
        (三)加强指导,发挥整体合力。审计署各业务司和各省(区、市)审计厅(局)要切实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的指导,做好协调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四)严格审计纪律。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作为“生命线”和“高压线”。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审计纪律,严格规范审计程序,确保审计质量。
   
                                 二○○九年五月十一日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